新闻资讯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资讯
2024-12-12

储能系统:工业节能的关键支撑技术

在工业领域,节能降耗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,而储能系统正逐渐崭露头角,成为实现工业节能的关键支撑技术。


工业生产过程中,能源的需求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。例如,在一些工厂的生产高峰期,电力、热能等能源的消耗急剧上升;而在低谷期,能源需求则大幅降低。这种供需的不平衡不仅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,还会给电网等能源供应系统带来巨大压力。储能系统就像是一个能量的 “调节器”,能够在能源供应充裕时将多余的能量储存起来,在能源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,从而有效平衡能源供需。

31-1.jpg

以电力储能为例,常见的储能方式包括电池储能、飞轮储能等。电池储能系统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电池中,当工业用电负荷增大时,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。在一些大型工厂中,安装了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,在夜间电价较低时充电,储存电能,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,既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,又减轻了电网的供电压力。飞轮储能则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动能,当需要电能时,飞轮带动发电机发电。这种储能方式具有充放电速度快、寿命长等优点,在一些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、需要频繁进行能量快速补充的工业场景中有着出色的表现。


在工业余热回收方面,储能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余热,如钢铁厂的高温废气、水泥厂的熟料冷却余热等。通过热储能系统,可以将这些余热储存起来,在需要热量的时候再释放出来加以利用。例如,利用相变材料作为热储能介质,当余热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时,相变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储存热量,当需要供热时,液态的相变材料再变回固态释放热量。这样一来,原本被白白浪费的余热就能够为工厂的供暖、物料预热等环节提供能源,大大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。


储能系统还能够提升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在一些依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(如太阳能、风能)供电的工业企业中,储能系统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不稳定电能储存起来,转化为稳定的电能输出,确保生产设备的持续运行。例如,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加工厂,如果完全依靠太阳能发电,白天阳光充足时电能过剩,夜晚则无电可用。而配备了储能系统后,就可以将白天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,供夜晚使用,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,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。

31-2

此外,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储能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。通过与工业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,储能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和供应情况,自动调整储能和释能策略,实现能源的精准管理。例如,根据工厂不同生产工序的用电规律,储能系统可以提前规划好充放电时间和电量,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。


然而,储能系统在工业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,如储能成本较高、储能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问题。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的推进,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。


储能系统作为工业节能的关键支撑技术,在平衡能源供需、回收余热、提升生产稳定性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。它将推动工业领域朝着更加高效、绿色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,为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挑战贡献重要力量。


更多资讯
2025-05-22

光伏+工商储能系统:企业的智能能量管家

光伏工商储能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、环保的绿色能源,帮助企业实现电力需求的错峰利用,有效节约成本。同时,通过储能管理,企业优化了能源结构,实现了绿色经济的双赢。

2025-05-20

工商储能系统:企业的智慧能源管家

工商储能系统集成智能储能设备,实现峰谷套利、电力调频、绿电消纳等多重价值,助力企业构建高效能源管理体系。

2025-05-17

光伏发电与储能融合:解锁绿色发展新动能

光伏发电与储能设备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利用的软性重构,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双重升值,同时推动了技术的协同发展,使电力网的交流更加高效,最终形成了生态效益的叠加效应。这种创新组合有效降低传统能源依赖,助力可持续发展,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。

2025-05-15

工商储能系统:智控能源供需,重塑企业能效新生态

解析工商储能系统如何通过技术创新、场景化应用实现能源动态管理,助力企业应对峰谷电价、保障供电稳定。政策红利叠加多元商业模式,为企业开辟节能降本与绿色发展新路径。

2025-05-13

工业储能系统:工厂能源管理与绿电转型新助力

工业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 应急备用和可再生能源整合等方式,为工厂注入新的活力,降低成本,保障生产连续性。储能系统在能源成本管理上的智慧体现在无需复杂的操作,只需通过智能算法自动调整充放电策略,让工厂的每一度电都物尽其用。

2025-05-10

家庭储能系统:构建智能用电新生态

解析家庭储能系统核心功能,涵盖削峰填谷、应急备用、新能源消纳等优势,提供选型要点与安装建议,助力家庭实现用电成本优化与绿色能源管理。